“乡村振兴只有在理解和尊重乡村特点基础上沿着乡村价值谱系发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的乡村工作,常常把不可分割的乡村整体人为分割开来,就产业论产业,就环境论环境,就文化论文化,看不到乡村要素间的复杂关系,结果是往往花了钱、费了力,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日前在京举办的《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新书发布及“乡村价值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指出。
朱启臻认为,中国乡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价值:不仅表现为乡村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也表现为乡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了多种价值相互渗透、影响的乡村结构体系,承载着几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生存智慧。因此,只有在遵循乡村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乡村与产业、生态、文化、百姓生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才能把握乡村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教授认为,《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不仅揭示了乡村的结构和乡村振兴的内容,也提供了研究和分析乡村的方法,是一部用脚、用心、用感情写出来的充满着对“三农”热爱的著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