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中,政府如何握机遇,拨开迷雾,找准方向,如何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增长动力”?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始终坚持着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努力打牢基础产业,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呈现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项目经济提质增效、民生事业稳步推进、社会大局安定稳定的良好态势。
引进新项目新产业助力产业升级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与福建生隆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在厦门举行签约仪式,引进该公司的“生态猪”养殖项目。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两亿元,预计将于一个月内逐步投入养殖,形成种养结合的高科技,建成闽东推行环保生猪养殖的重要示范基地,以及闽东中心城区高品质安全猪肉供应的重要工程。
在项目签约前期,雷雯带领相关专家深入生隆公司考察论证,认为“生态猪”项目具有带动镇里企业和农户走向规范化、生态化养殖的作用,对带头致富脱贫工作也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未来,虎贝镇党委、政府将大力支持生隆科技虎贝养殖基地的发展。
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做强传统产业
虎贝镇地处蕉城西北部,地域面积1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10米,素有蕉城区“高山明珠”之美誉,是“红色革命老区、高海拔农业区、生态休闲度假区”。2014年7月荣获中国黄酒文化之乡、中国传统蒸笼手工技艺传承基地荣誉称号。近年来,虎贝镇围绕“发展高山生态经济,建设富美清新虎贝”这一目标,不断夯实基础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启动农业园区,推进建设千亩虎贝高优生态农业园区,带动群众发展食用菌、名优瓜果、反季节蔬菜、花卉苗木种植。近年来,虎贝镇新建的80亩白木耳农业基地,年产出300多万筒菇筒,年产值可达800多万元,填补了虎贝镇白木耳菇棚栽培的空白。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0亩,新建设施大棚50亩,年产值300多万,为食用菌设施栽培又添新军。截至目前现代农业完成土地流转600多亩,累计支付土地租金100多万元,带动虎贝群众就业达200多人。去年还引进了宁德市田园利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淡水养殖鳗鱼项目,一期征地130亩,建设工厂化鳗鱼养殖池12口,标准化养鳗池120口,年产成鳗600吨,主要供应日本市场。
虎贝镇是中国的黄酒文化之乡,还是中国传统蒸笼手工艺的传承基地。在不断引进产业化、生态化新产业同时,虎贝镇发挥地方资源特色明显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积极引导黄酒酿造企业进行规模生产、品牌经营、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得虎贝镇黄酒酿造产业历久弥新,2018年实现全镇黄酒生产总值1000万元。
虎贝黄家蒸笼有着9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镇政府注重引导十多家上规模的蒸笼企业,在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家蒸笼手工技艺的同时,依托蒸笼行业协会和“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黄家蒸笼合作社,积极发展蒸笼及竹制品电商销售模式,2018年实现蒸笼等竹制品年产值1.6亿元。
分类推进产业融合打造新增长点
“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虎贝镇积极实践着党中央的指示。镇党委书记雷雯说,我们把虎贝镇定位于高山的农业乡镇,革命老区乡镇,生态宜居、避暑休闲胜地,我们就是打好两张牌,一个就是农业,另一个就是旅游业。
虎贝作为宋末元初理学家、教育家“石堂先生——陈普”和清台澎总兵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