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战略的重要渠道和突破口。面对难得的政策机遇,立足旅游工作实际,发展乡村旅游,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肇庆市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乡村旅游发展大有可为。近年来,肇庆乡村旅游继续稳步发展。目前全市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 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个,中国金牌农家乐20家,广东旅游名镇名村2个。今年国庆黄金周,肇庆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持续火热,各地乡村活动精彩纷呈,为当地农民及周边游客送上一场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四大创新层面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肇庆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加强组织引领 树立旅游兴村理念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集成全村乃至数个村的资源。但在资源配置上,如何统一科学合理利用,却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加强组织引领,尤其必要。
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合格”,坚定不移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
其次,要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发展基础打牢,把乡村旅游搞活,让广大农民通过乡村旅游兴旺致富,收获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再次,要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发挥他们建设乡村旅游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要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增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引导群众遵法守法并能够运用法律维护乡村旅游发展。
最后,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为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科学规划牵引 集成提升乡村环境
随着各地、各种业态的乡村旅游迅猛发展,要保障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就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乡村旅游。在“新旅游时代”,要做好旅游规划,需引入发展导向、创意导向、品牌导向、品质导向、集成导向的新理念,把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经营主导型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
首先,乡村旅游规划的最基本关注点是生态环境。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乡村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远离城市现代工业社会的拥挤、喧嚣和紧张,回归大自然,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态特性,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系统,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其次,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必须注重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再创造。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之一,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对乡土文化旅游化设计,要从旅游功能的角度进行的文化创意,是一个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的再创作。
与此同时,科学规划乡村旅游,要特别注意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产品的策划设计。乡村旅游的关键要素在于是否为游客提供了对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亲切接触,并使游客参与到乡村本土的各种活动、传统和生活方式中去,乡村旅游规划,就是要规划设计出一种与城市完全不同的、能够体验享受的,悠闲放松、自然优美、清新别样并值得信任的旅游环境、值得回忆的旅游意境。
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必须注重差异性,特色产品的设计打造,特别强调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意、策划和设计“本地化”特色,避免千村一面的发展方向,继而削弱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完善基础配套 提供旅游公共便利
乡村旅游目的地除了自身特色,便捷性也是吸引外来游客慕名而来的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一不可。
近年来,农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仍比较薄弱。发展乡村旅游在乡村“可进入性”上还需要继续加强建设,一要加强交通标识引导,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周边重要路口、节点设置醒目特色的旅游交通标识指引牌,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二要尽量完善乡村旅游路网建设,打通乡村旅游目的地与主要交通要道的联系,使乡村道路的进入性、便利性得到较大提高,真正实现“路通财通”;三要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公厕标准化建设,考虑在资源条件、业态规模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优先配置旅游厕所建设指标,鼓励引导各乡村重视旅游厕所建设;四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无线网络覆盖面,提高乡村的互联互通能力,增强游客信息传送和体验传播力、影响力。
强化培训管理 倡导文明提高质量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文明程度也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不断将优质的旅游服务和文明旅游工作贯穿到整个乡村旅游服务管理体系。要加大文明旅游的正面宣传力度。宣传村规民约,力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范约束村民行为,提升村民道德素养。采取发放宣传栏、宣传标语、入户发放资料和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打破村民的旧的思想观念,建设新农村文明风俗。
同时要通过游客文明素质的提高,促进乡村文明的发展。在旅游大巴播发文明旅游十大提醒语、文明旅游公益广告、文明旅游宣传资料,让游客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在深入体验乡村旅游过程中形成弘扬文明旅游的新风。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业态从业人员的行业培训指导。对民宿、餐饮、乡村景点的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和培训,塑造热情好客、文明包容的良好形象,力争让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游客满意的新高度,让游客高兴地来,愉快地离开,产生“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欲望,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做好无声的推介宣传。要增强安全红线意识。在乡村旅游具体业态提供服务过程中要以安全为基本前提,包括生命、财产、食品、消防等各方面安全,提前警示提示,确保游客、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旅游资讯网